浙江米赢新能源科技(求蓄电池十大名牌排行榜)

  蓄电池十大品牌分别是:VARTA(瓦尔塔) 、德尔福、EXIDE(埃克塞德)、GS-YUASA、ROCKET(火箭)、风帆、骆驼、锦湖、AC Delco、博世。我推荐VARTA、德尔福、EXIDE。

  江森自控蓄电池创始于1888年德国的汉诺威市。长久以来VARTA品牌(瓦尔塔蓄电池)系列都是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制造商的首选,以其高端的质量与领先的技术提供适合各类型车辆使用的多种规格的蓄电池产品。

  美国德尔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之一,1928年开始生产蓄电池,生产汽车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无人能出其左右,为国内外各大整车厂配套,它生产的AGM和EFB世界领先。

  美国埃克塞德科技集团(EXIDE TECHNOLOGIES,NASDAQ:XIDE)创立于1888年,是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制造商之一,2008财务年度销售额逾40亿美元。业务遍布世界89个国家,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43家生产工厂。公司产品四大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电源、动力电源、网络电源以及军事应用领域。

  2004年4月汤浅电池株式会社和日本电池合并,诞生GS YUASA CORPORATIONCO.,LTD是日本最大的蓄电池制造企业.集团公司在全球19个国家共43个子公司。

  世邦(韩国)电池株式会社成立于1952年,总部设在韩国首尔,在韩国昌原(九万二千八百平方米),光州(六万六千平方米)两个制造基地。上世纪60-70年代,世邦汤浅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电池制造商。总产量15,000,000只。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00年6月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2.18亿元。2004年7月,“风帆股份”A股(600482)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2006年2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建有完善的营销体系,占国内配套市场的30%,连续两年跻身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干先进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先进电池涵盖范围如下:铅酸蓄电池,纯铅薄极板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等。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农用车、船舶、叉车、高尔夫球车、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瓶车及工业和各种特殊用途,共计400多个品种与规格。同时公司还经营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理,并生产多种塑胶制品。

  太阳能电池及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有三个生产基地,六个代表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及日本。素以质量口碑的锦湖在全球与众多知名蓄电池品牌OEM合作,并为国际知名汽车厂配套。完善的服务已经让锦湖品牌成为车主最信赖的品牌之一。

  AC德科长期以来都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售后服务品牌,提供品种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以及世界一流的全车系维修保养服务和客户服务。自1999年郑重进入中国以来,我们的经销商网络如今已经遍及全国,拥有100多家AC德科维修保养中心,并且致力于发展售后市场。

  罗伯特·博世蓄电池有限公司是向各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类汽车零配件的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之一。博世汽配售后市场主要负责全世界内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品牌汽车零配件分销业务。产品有: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电气装置、燃油喷射技术及检测设备。同时,它也向汽车业主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

  目前,中国当之无愧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朝着新能源的大方向前进。随着 汽车 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家电、 科技 公司也虎视眈眈,未来新能源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势必会异常地纷繁复杂。

  3月17日,中车网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了解到,我国目前有21.6万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其中近3成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行业分布上看,53%的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另有15%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月3日,TCL创始人李东生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组建了新型车载产品部门,这些业务已经得开展起来,我们会搭上新能源 汽车 的列车,但我们不去造车,会成为新能源 汽车 关键器件的提供商。”3月1日晚间,海信家电在公告中称,当前 汽车 正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新能源 汽车 热泵空调及电池快充技术迅速普及。

  今年1月17日,美的机电事业群提出进一步深入布局新能源 汽车 领域。美的还曾表示,未来将全面进军新能源 汽车 产业。2020年12月31日,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四川绵阳市高新区签署新能源电池项目合作协议,致力于研发生产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动 汽车 、电瓶车、低速车、平衡车等领域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着力打造高品质锂电池研发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地。

  面对全球最火热的新能源市场,国内的大型 科技 公司更是不断布局。今年1月,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而吉利控股集团则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中车网致电吉利集团,官方表示,新公司会在智能 汽车 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上进行布局。之前阿里巴巴、华为也都表示要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一时间,“ 科技 企业+传统车企”的造车模式风靡全球。

  除却百度、阿里,华为、小米两位 科技 “大佬”也有所动作。华为虽然对外一再否认造车,但在去年也发布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品牌HI,将为智能电动车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小米被传造车的传闻在前不久也闹的沸沸扬扬,虽然小米进行了澄清,但仍然挡不住市场对其造车策略的不断猜测。

  行业和企业发生的巨变,必然是时代推动的结果,淘汰和洗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很多巨头都是在顷刻间倒塌、瓦解,丝毫没给准备的时间。面对这种冲击,企业一定进行改革,以求在行业中保持利润、地位,实现设定的价值和方向。

  近年来, 科技 巨头布局“造车”慢慢的变成为潮流。在中国,华为、百度和小米等公司先后踏足。研究机构HIS曾预测,到2030年,仅国内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收入规模就有望突破万亿元,而车联网、智能座舱、电子电气等领域的市场潜力也将日益凸显。

  “ 汽车 市场是个大蛋糕,大家都想参与进来。市场之间的竞争多一个竞争对手和少一个竞争对手影响不是特别大。中国乒乓球打得好,是因为中国打乒乓球的人多了。”3月9日,奇瑞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今,家电产业利润越发微薄,家电企业也纷纷从家电向新能源 汽车 领域加速跨界,或有意进一步在规模和利润上寻求突破。”香颂资本沈萌对中车网表示。“即便是进入 汽车 供应链,也绝非易事。”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在就格力造车一事时曾评价说,空调和 汽车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格力擅长的空调技术,对于做新能源 汽车 帮助不大。

  进入新能源市场并分一杯“羹”,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汽乘用车公关经理屠天成向中车网表示, 汽车 的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源积累,目前市场已接近饱和,新能源领域虽有一定的空间但车企会继而补充,家电、 科技 公司进入势必会略显艰难。同时对于 汽车 来讲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家电、 科技 类公司对 汽车 的人才储备和经验还有待积累。不管是造车还是进入供应商都需要一些时间的检验。但 汽车 之根本“安全”,不允许其盲目尝试。

  大家耳熟能详的家电巨头,诸如美的、格力、奥克斯等均曾试水造车,但大部分跨界者在短短三两年便黯然离场。在众多“跨界”玩造车的家电企业中,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格力空调,也是第一家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家电企业。

  2016年,董明珠联手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斥资30亿入股银隆新能源,开始了漫漫造车路。“希望我们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你们带来的美味佳肴。” 董明珠曾描述过这样一种场景。而自去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第一款车型艾菲上市至今,仍饱受“粗制滥造”的舆论诟病。

  家电企业此前尝试跨界造车,却集体“翻车”,这种打击不可谓不大。在此后的几年间,家电企业造车狂情集体哑火。 汽车 分析师张翔向中车网总结到:“近些年“跨界”造车的企业和个人,行业横跨地产、家电、互联网,相同点除了在“新能源”概念兴起几年间大肆入局,还都都会存在一个问题:投入资金巨大,但真正的完成量产的企业却没几个。”

  新能源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虽一片大好,然目前的市场保有量却仍有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492万辆,占 汽车 总量的1.75%,其中,纯电动 汽车 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源 汽车 总量的81.32%。对比传统燃油车体量,新能源市场的蛋糕显然不大。尽管新能源 汽车 占我国 汽车 总量的1.75%,仍然吸引着家电、 科技 等巨头公司的目光,这究竟又是为何?

  新能源车领域整体向好,对于 科技 、家电企业似乎更着迷。然新能源 汽车 领域就像围城,已经在里边的,除了转战新能源车的传统车企,“新势力”中能被大家记住的就那么几个,剩下的,要么想独善其身摆脱出来却走不了,要么亏得血本无归;而外面的人又争先恐后的想要入场。

  目前,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正式出台,其中提出8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领域。其中“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突破新能源 汽车 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 汽车 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核心部件。可谓是对整个 汽车 行业定下了“大基调”。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科技 企业之意不在车,而在抢占下一代互联网话语权。“无人驾驶的竞争,其实焦点就是数据之争。”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向中车网透露。百度这样的 科技 公司有必要造车,因为智能电动车是AI应用最重要的领域,“没有之一。”这是争夺下一代互联网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汽车 分析师任万付人认为,现在家电巨头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向 科技 企业转型,具体体现方式是业务上破圈发展,目前来看更多还是 探索 性布局,成功与否需要看新赛道的拥挤程度和企业自身能力资源是否匹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车网表示, 科技 巨头纷纷投入造车领域,首先是看好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市场,其次也是利用 汽车 这个未来智能终端,来布局和争夺流量入口,另外新技术的落地也需要一个稳定可应用的平台。

  屠天成还表示,即使是 科技 巨头,在过程中也要面临进入新能源 汽车 领域后的诸多问题,诸如资金需求,销售渠道,营销手段都和原行业有天壤之别,面对本已经竞争非常激烈环境, 科技 巨头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来维持其产品特色的优势,是摆在很多 科技 厂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汽车 分析师邢孟杰坦言;“就以往的案例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美的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将触角伸向 汽车 互联网;格力入股银隆新能源,除了看中其在钛酸锂电池上的技术潜力,还想借此郑重进入 汽车 空调制造领域。”另外,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大规模的公司转型不能拐急弯,跨界多元化不能贪多求大,尽量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做一些有关联性的前瞻性布局。 汽车 分析师任万付对中车网说。

结束
  • 首页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